这部片子虽然男主角换了,但是新任斯巴达克斯的表现也不至于说不如旧任,这里可能有个先入为主的心理学因素在作怪。还是要把注意点放在这个英雄人物和整个故事的发展上,而非过度纠结于扮演者的更换。
这集里斯巴达克斯的劲敌克拉苏终于出来了,看完第一集,感觉克拉苏与斯巴达克斯,就像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天生为彼此而生,只是结局大家都知道的,诸葛孔明壮志未酬,司马家族统一天下,放在斯巴达克斯里也是一样。他们彼此斗争,却又彼此欣赏。
有点马后炮,我觉得那两个统帅确实比较窝囊,斯巴达克斯要是早知道克拉苏是这么厉害的角色,应该留着那两个窝囊统帅,这样克拉苏就无法上位了,更不至于说最后死于他手。就像明朝末年,明军将领左良玉一样,每次和造反的张献忠打,都留个活口给对方。后来张献忠要被逼死时,就给左良玉一个口信:你之所以那么受朝廷重用,皆是因为有我,你把我逼死了,自己好日子也到头了。后来左良玉果然又放他一条生路~然后继续追击~这集把那两个窝囊统帅做了,克拉苏直接由三号变一号,好吧,斯巴达克斯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最近有跟着剧评人回顾了一下这部美剧
斯巴达克斯的失败源于他虽然看到了共产的雏形 却没有一个确实的计划
就想他问的那样,推翻罗马后呢?
最后他带领一些人逃离罗马去过自由日子,而更多人角斗士确实不怕死的也要打下罗马,凭着一腔热血以撒人头的模式往罗马冲
这样没有纪律没有章法的打仗,输是必然的,如果斯巴达克斯不回去救他的兄弟们,是不是就真的可以自由过生活了?
角斗士不怕死的性格是他们战斗力的来源,却也是他们必输的原因
他们是以一种不考虑明天的方式,你都不考虑明天,哪有明天呢?

用了大概两个多月刷完三季,中间一度弃剧可还是捡起来看完了。第一季的时候确实有种惊艳的感觉,夸张的血浆喷薄而出知道现在记忆犹新,那时的斯巴达克斯是Andy,一个专情,勇敢,直率的角斗士,从顺从到反抗慢慢走进我的视线。后两季换了人来演斯巴达,硬是把以前的Andy换了形象,可却是成功的,因为现在脑子里都是后来者。我一直以为斯巴达讲了一个喜剧,后来却发现是悲剧,这也是想弃剧的原因之一。吃饭的时候经常追剧,有时候会被血浆恶心到吃不下,不一会却又被情色拉回来。

原来斯巴达克斯每季只有10集,今天看完《诅咒者之战》才知道。
最后一集的战争戏拍得很壮烈。克雷斯死得那么爽快颇让我觉得不爽,斯巴达克斯的死显然不能那么儿戏了。从对战效果来看,论单打独斗,显然连克拉苏都不是他的对手,斯巴达克斯的个人战斗力在剧中是稳居第一名了,输就输在人手和装备上。克雷斯这家伙,自顾自死了,导致斯巴达克斯的后援极度缺乏,如果紧跟甘尼克斯之后,克雷斯再来个侧翼包抄,斯巴达克斯就可以有更宽裕的时间来和克拉苏对决了。不过据说编剧在大环节上非常尊重历史真实,所以我说的全是胡扯。
像我这么有理性的人,怎么会看这种情节简单、打打杀杀的剧?原来皆因初中时看了原著小说,像砖头一样厚厚的一本,当时那个激动啊!可惜周围没有同好。 这部美剧沾染了《斯巴达300》的恶习,很多血浆很多慢镜头很多怒吼,色色的镜头铺张但不浪费,比较夸张的还原了我儿时的感受,追了小半年,在这里赞一个。

最后一集的小标题叫victory(伟大胜利),这其实是一场失败,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失败。历史剧的残酷性在于,你在开头就知道了结局,无论你怎样把自己的理想赋予剧中人物,滚滚车轮碾过,条条车辙难平,历史始终不可改写。后世评价时却可以说:罗马胜在了战场,斯巴达克斯则胜在了传承千年的自由意志和反叛精神。
斯巴达克斯,这是罗马赐给他的代号,他也以此回敬,刺痛了罗马帝国的心脏,我们始终不知道斯巴达克斯的真正名字,但只要公正没有到来,人人都可以是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诅咒者之战》讲述的是葛雷博死后,斯巴达克斯和部下带领的克雷斯、甘尼克斯和艾力冈等带领下的奴隶起义军在向罗马进军的途中取得连续的胜利。解放后获得自由的奴隶们大多加入了这支军队,使得整个奴隶起义军的力量越发壮大。一步一步地威胁着罗马的统治。
在这种形势下,斯巴达克斯比以前更坚信能拿下罗马;阿苏尔死后有意卸甲归田的妮维雅和克雷斯也重新找到了为之战斗的精神力量;反倒是甘尼克斯开始沉溺在糜烂的床上生活,和美女蛇萨莎搞在了一起。

【斯巴达克斯:诅咒者之战 第三季】极致冒险片 改变不了的历史的悲剧英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caizhaolin.cn/news/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