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乃至世界人口迅速膨胀,极速从40亿到70亿。人口迅速增长,会带来“人口红利”,会吸引人口密集型产业的扎堆注入,人口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家财富迅速的增长。但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负面效应源源不断。最直接的,必定是生存环境的恶化,犯罪率高涨,房价的高企,家庭幸福指数也渐渐降低。
所以,才有了中国的“计划生育”。虽然当年这项国策带来的问题也很多,但一定程度上强行抑制了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保证了更少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
原名《迦百农》,获得2018年戛纳评审团奖,讲述黎巴嫩难民儿童问题。“迦百农”阿拉伯语意为“混乱”,出自圣经中的地名,意指耶稣降临拯救苦难之前的世界。国内上映为了更接地气,片名改为《何以为家》,中国版海报上的slogan——我要控告我的父母把我生下来,更是直指主题。
故事的结尾,导演给了观众一点希望,主人公12岁的赞恩(也是小演员的真名,他是现实中真实的难民)阴差阳错获得了救助,有了护照,变成了有身份的人。这一点上,十几年前是枝裕和的那部《无人知晓》在对现实的处理上更克制

去年戛纳的评审团大奖,加上名字特别,一直无比期待,2月底苦等到资源,拖延至今,终于一睹黎巴嫩电影《迦百农》的风采!
先不谈剧情带来的感受,光挑选演员方面,我就会毫不吝啬地打5星!两个本就来自贫民窟的难民孩子,用真实得令人发指的演绎,不停释放催泪瓦斯,我已震撼到无以复加,无法入眠。导演是个女性,太懂母亲,太懂孩子,特别是这些生活在动荡国家的孩子们,用干净犀利的视角来展现深重的苦难。
小男主用孱弱的身体

及成人肩高的赞恩,才12岁就长兄如父了:拖着弟弟妹妹出摊卖蔬菜汁、替人送煤气罐挣钱补贴家用、跟小贩讨价还价购买必需的家庭生活用品……假如不是因为来初潮不久的妹妹被父母卖给不知底细的男人做了妻子,赞恩也许就慢慢变成了他的父亲,虽然口袋里没有钱娶妻生子支撑起一个家庭,也还是要娶妻生子,且一生起来就没有止境,一个、两个、三个……
电影《何以为家》的口碑相当好,在《复仇者联盟4》的压制下,票房成绩非常出色。那么,《何以为家》到底以什么赢得了观众?
何以为家,哪里才是家,什么才是家,家又是什么?
无数个问题看似相同的问题被抛出来,是温暖的港湾还是丑恶的魔鬼
或许唯有有过同样的遭遇的才能感同身受,而在这之中只有那些心存善良与光明的人才能够去保护呵护它
不敢相信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更多的或许是我不愿相信
一字一句的骂骂咧咧表达着他对他所遭遇的愤懑与痛恨,却又反映着他内心的顽强与执着
或许真的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做不成的事,有的只是迈不开的步伐拉不下的颜面以及冲不破的勇气
底层人民的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何以为家”深刻!何以为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caizhaolin.cn/news/1500.html